新闻中心

如何判断伺服电机的故障原因?
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7-28

判断伺服电机的故障原因需结合故障现象(如不运转、异响、报警等)、驱动器报警代码及系统结构(电机本体、反馈装置、驱动器、负载、接线),按 “由简到繁、由外到内” 的逻辑逐步排查。以下是具体方法:
一、故障排查前的准备
安全前提:排查前务必切断伺服系统电源,避免触电或误动作;若需通电检测,需确保设备无外露旋转部件,防止机械伤害。
工具准备:万用表(测电压 / 电阻)、示波器(测信号波形)、螺丝刀(检查接线)、编码器测试仪(可选,检测反馈信号)、设备手册(查询报警代码含义)。
信息收集:记录故障发生时机(启动时 / 运行中 / 负载变化时)、伴随现象(异响 / 火花 / 异味)、驱动器显示的报警代码(如 “AL001”“Err23” 等)。
二、按故障现象分类排查
1. 电机不运转(无任何动作)
可能原因及排查步骤:
电源问题
检查驱动器输入电源:用万用表测 L1/L2/L3(三相)或 L/N(单相)电压,确认是否符合驱动器额定电压(如 AC 220V/380V),电压过低(<85% 额定值)或缺相(三相中某相无电压)会导致驱动器无法启动。
检查驱动器内部电源:若输入电源正常,驱动器指示灯不亮,可能是驱动器内部电源模块损坏(需替换驱动器测试)。
接线错误或松动
检查控制信号接线:确认 “脉冲 + 方向”“使能” 信号(如 ENA)接线是否正确,端子是否松动(用螺丝刀加固),尤其注意屏蔽线是否接地(未接地可能受干扰导致信号丢失)。
检查电机动力线:电机 U/V/W 三相线是否接反(接反会导致电机锁死不转),或线缆内部断线(用万用表测三相电阻,正常应均衡,断线则某相电阻无穷大)。
驱动器未使能或保护
驱动器 “使能” 信号未生效:通过 PLC 或控制器检查 “使能” 指令是否输出(用示波器测使能信号波形,应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有效,依型号而定)。
驱动器进入保护状态:若驱动器有报警(如 “OC” 过流、“OV” 过压),需先排除报警原因(见下文 “驱动器报警” 部分)。
负载卡死
手动转动电机轴(断电状态):若无法转动,可能是负载机械卡死(如轴承损坏、齿轮箱卡涩),或电机转子与定子扫膛(需拆解电机检查)。
2. 电机异响 / 振动(运转时噪音大或抖动)
可能原因及排查步骤:
机械故障
电机轴承磨损:异响为 “嗡嗡” 或 “沙沙” 声,断电后手动转动电机轴,若有卡顿或异响,说明轴承损坏(需更换轴承)。
转子不平衡:高速运转时振动明显,可能是转子永磁体脱落或重心偏移(需重新校准或更换转子)。
负载机械传动问题:如联轴器松动、皮带打滑、导轨润滑不足,导致电机受力不均(检查传动部件,紧固或润滑)。
电气参数不匹配
驱动器参数设置错误:如 “电流环增益”“速度环增益” 过高,会导致电机共振(降低增益参数测试,若振动减轻则确认是参数问题)。
三相电流不平衡:用钳形表测电机 U/V/W 三相电流,若偏差>10%,可能是电机绕组匝间短路(用兆欧表测绕组绝缘,短路则电阻异常)或接线接触不良(重新紧固接线)。
反馈装置故障
编码器信号异常:编码器接线松动、污染(油污 / 粉尘覆盖码盘)或码盘损坏,会导致位置反馈错误,电机因 “追位” 产生振动(拆编码器检查码盘,用编码器测试仪测 A/B 相脉冲是否对称,有无丢脉冲)

本文网址: https://hongxiangxin.com/news/49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